发布日期:2025-04-17 22:31 点击次数:80
2025年4月18日炒股杠杆平台怎么样,深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将审议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科密”)的首发事项。
自创业板申报材料获深交所受理后,关于瑞立科密业绩波动剧烈、频繁的关联交易、财务数据异常、内部控制缺陷等的争议和质疑声就一直萦绕不绝。
虽然该公司在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但其业绩不仅高度依赖与控股股东瑞立集团之间的关联交易,且受商用车市场周期性波动影响显著,在适应市场变化以及转型布局上落后于同行,对外竞争力存在不足。
同时,作为家族企业,瑞立科密在申报前不仅有高达709位员工未缴纳社保、1,122位员工未缴纳住房公积金,还出现子公司个人卡收付款、违规转贷等财务内控不规范情形,以及因环保、消防等问题而产生的行政处罚,也暴露出其严重的内部管理缺陷。
上述问题,使得瑞立科密此次IPO上会充满了不确定性。
业绩“过山车” 关联交易频频风险暗藏
瑞立科密主要从事机动车主动安全系统相关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气压电控制动系统、液压电控制动系统、ECAS、智能驾驶产品、其他辅助主动安全汽车零部件、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等。
2020年至2024年,瑞立科密营业收入分别实现12.71亿元、13.83亿元、13.56亿元、17.60亿元、19.77亿元;同期净利润2.48亿元、1.99亿元、1.05亿元、2.39亿元、2.75亿元。整体来看,报告期内公司营收虽有所增长,但净利润波动剧烈。特别是,2022年其净利润同比腰斩,2023年又飙升至2.39亿元,波动幅度之大,在IPO企业中极为罕见,这不得不让市场对其后续业绩稳定性产生了严重担忧。
瑞立科密产品种类虽多,但来自于气压电控制动系统的收入占比较高,2021年收入占比达到60.28%,其中,主要应用于商用车的气压ABS是其细分领域核心产品。受终端市场需求影响,该产品2022年业务收入缩水达到31%,尽管2023年行业回暖带动销量回升,但仍未达下游商用车市场产量增幅,这暴露出该产品在市场适应性上的不足。
虽然瑞立科密在竭力打造多元增长曲线,然而,截至最新报告期公司液压电控系统(适配新能源车)收入占比仍不足20%,转型速度落后于行业趋势。特别是,其液压电控系统核心产品液压ABS销量增幅在2023年大幅下降,反映出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正在削弱。汽车产业链客户集中度较高,若市场竞争加剧,头部车企订单波动,核心产品市场适应性不足且转型不利的瑞立科密的盈利润表现将会受到严重冲击。
业绩成长确定性不足,仅是瑞立科密引发市场顾虑的一方面,其财务数据真实性也有待商榷。
作为商用车主动安全系统领域老牌企业,瑞立科密发展多年仍未能摆脱控股股东瑞立集团的扶持。2021年,瑞立科密对关联方的销售占比高达27.8%,采购占比达12.75%,且应收账款中46.53%来自关联方。尽管瑞立科密2023年关联交易占比有所下降,但历史上特别是申报前对关联交易的高度依赖,不仅引发了市场对其业务独立性以及是否为冲击上市虚增业绩的质疑,更让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疑云笼罩在其IPO进程之上。
瑞立科密关联交易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例如,子公司扬州胜赛思被查实虚构采购合同套取900万元贷款,资金最终回流至关联方宁波瑞立账户,这种操作无疑是典型的资金占用行为。而2021年公司分红4100万元,其中大股东拿走2630万元,但在后续更新的招股书中,这一分红记录却神秘“消失”,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利益输送的质疑。
瑞立科密现金分红情况(来源:申报稿2023-12-26)
瑞立科密现金分红情况(来源:申报稿2024-6-29)
不仅如此,在IPO前夕,瑞立科密以9.38亿元从瑞立集团手中收购了温州汽科、扬州胜赛思等四家公司股权。其中,温州汽科的收购估值高达5.28亿元,而其当时的净资产仅为2.09亿元,市净率高达2.55倍,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更为可疑的是,温州汽科被收购后业绩大幅下滑。据申报材料显示,2020年,温州汽科净利润就高达3,187.10万元;但2022其净利润已仅有681.23万元万元,到了2024年其净利润表现更为夸张,竟然变为负213.57万元;同时,温州汽科总资产从2020年的2.71亿元猛增到2022年的5.59亿元,2024年又暴跌到2.19亿元,缩水接近60%。高溢价收购后标的资产、业绩大幅变脸,不能排除前期虚增财务数据或大股东上市前通过关联交易套现,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
合规与管理漏洞频发 逆势扩产与资金用途存疑
在业绩稳定性和真实性受到市场质疑的同时,瑞立科密的内控有效性和募资真实意图也引发了市场担忧。
瑞立科密实际控制人张晓平、池淑萍、张佳睿一家三口合计控制着公司71.5614%的股份。在企业发展早期,家族式的集中控股和管理有利决策高效性和运营稳定性。但发展到一定规模,如果公司的股权和决策权仍高度集中在一家之手,往往意味着这家企业监督和制衡机制可能会受到削弱,在内部控制上可能存在不足。
事实上,瑞立科密在内部控制方面已经暴露出诸多严重问题。
首先,实控人张晓平旗下的企业不仅存在失信行为,还连带实控人张晓平一起纳入限制消费的对象。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6月,张晓平作为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被温州市龙湾区出具了限制消费令。2017年7月,杭州杭城摩擦材料有限公司被杭州萧山区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
其次,瑞立科密子公司温州科密长期使用个人账户处理公司收支,2020年个人卡收款190.69万元。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财务内控原则,可能导致资金流向不透明,存在被挪用或侵占的风险。而子公司扬州胜赛思虚构采购合同套取信贷资金900万元,资金经关联方宁波瑞立回流,构成违规转贷,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更反映出公司在合同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漏洞。同时,大额关联方资金往来、个人卡收付款、违规转贷均蕴含着巨大的财务舞弊风险,需要市场高度警惕。
此外,瑞立科密报告期内还因环保、消防等问题累计被罚近30万元,暴露出其在日常经营管理中的粗放式管理。
上述问题的频繁出现,让市场对瑞立科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产生了严重怀疑。
不仅如此,瑞立科密在员工权益保障方面也严重欠缺。2020年,瑞立科密员工人数合计2,400人,但其中却有709人未缴纳社保,1,122人未缴纳住房公积金。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该条为强制性法律规定,违反该强制性规定放弃缴纳社保的个人承诺或协议无效;根据《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瑞立科密还实施了分红4100万元,按照持股比例,其中70%落入了实控人家族手中。
大额资金实施分红,却不给自己家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更暴露了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直到申报上市,或许是为了规避审核监管压力,瑞立科密员工五险一金缴纳比例才得到提升。
拟上市公司会面临更严格的内控管理要求,若不能有效解决内控问题,将难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对于家族企业而言,一旦实控人家族具有较强的私立动机,在IPO募集资金上市后就可能会出现利用其控制地位无偿或廉价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者将募集资金挪作他用,用于家族其他目的,而不是按照招股说明书中承诺的用途进行投资和运营的情况。
在此次申报中,瑞立科密募资的真实意图就受到了广泛质疑。
瑞立科密最初的募资计划为16.02亿元,但在最新招股书中缩水至15.22亿元,主要削减了“补充流动资金”项目8000万元。公司声称此举为“优化资金使用”,却未披露具体依据,被质主动削减敏感项目募资金额规避监管审查。但这却加剧了市场质疑:既然可以直接砍掉8000万,在申报初期设置3.3亿元补流金额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合理性,公司彼时多募资补流8000万的真实目的究竟为何?只削减部分金额,是否真正挤干了募资“水分”?
引发市场质疑的还有其核心募投项目“大湾区智造总部”,该项目募投预算高达8.81亿元,但涉及的气压电控制动系统产能利用率近年来波动剧烈,2022年产能利用率甚至接近腰斩仅51.74%,而在2024年也仅75.12%。在现有产能尚未饱和、商用车市场低迷(2024年产销同比下滑)、产品竞争力不断削弱背景下,强行扩产恐导致产能过剩风险加剧。
对于瑞立科密最终能否顺利过会乃至发行上市炒股杠杆平台怎么样,市鉴将持续关注!
上一篇:合法的配资公司排行 2025年4月15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白蒜5.0公分价格行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