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09-03 07:59 点击次数:87
另一方面,冯德莱恩的涉华荒谬言论与其身份、职责严重不符。近年来,欧盟内部关于对华政策的争论不断,冯德莱恩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更应审慎、理性和负责,扮演不同观点意见融合者的角色,团结欧盟各成员国,而非发表挑衅言论。冯德莱恩的身份不是用来哗众取宠、煽动对抗的,欧委会的职责也绝不是干涉别国内政。
如果家族危难落败,困境重重,是慷慨就义还是苟且偷生?
春秋时期楚国著名令尹“子文”之孙克黄,就曾面临这样两难的抉择。
克黄升鼎,青铜器,春秋中期文物,器物通高46厘米,口径26厘米,重4.3千克,1990年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和尚岭一号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院。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和尚岭一号墓是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由于该墓曾多次被盗,残存随葬器物252件,其中铜鼎六件,两件鼎的底部铸有铭文“克黄之”四字,两件克黄升鼎形制相同。河南博物院藏的这件克黄升鼎即为其中之一。该鼎无盖,侈口,口沿外折,口沿上一对长方形的立耳,外撇;束腰,腹部微鼓;平底,三兽蹄足。该鼎前后有一对扁兽形扉棱,双耳装饰三角纹,颈部装饰蟠虺纹,腰部饰一周绹索纹,其上饰一周宽带状蟠螭纹,其下饰两排垂鳞纹,蹄足上部饰浮雕兽面。
“克黄”是楚国著名令尹“子文”之孙,是一位在历史上留下传奇色彩的人物。子文因辅佐楚成王有功,成为楚国令尹,其家族也权倾楚国。然而在公元前606年,子文的侄子、楚国令尹若敖氏子越(名斗椒)趁楚庄王亲率大军北上讨伐之机叛乱,最后反被楚王组织军队打败,其家族若敖氏宗族被全部斩首。
作为该宗族的一员,克黄当时正奉楚庄王之命出使齐国,回国途经宋国之时才听说斗椒作乱、自己家族被诛灭九族之事。这时,左右侍从劝说他赶紧去其他国家避难,克黄沉思良久,说:“弃君之命,独谁受之?” 违背了君主的命令,谁愿意接受我们呢?
于是,克黄日夜兼程赶回楚国向楚庄王复命,然后负荆请罪,从容地把自己关在监狱里听候发落。楚庄王感慨克黄忠君之举,又念及其爷爷子文治理楚国有功,于是就命克黄官复原职,并给他改名为“生”,有让克黄死而复生之意。
根据《左传》记载,克黄在公元前605年改名为“生”,该鼎铭文中用的是“克黄”旧名,据此断定“克黄鼎”应铸于公元前605年“克黄”改名为“生”之前。克黄升鼎上的铭文,不仅向我们讲述了克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和忠君爱国的大义精神,也证实了克黄升鼎铸造时代早于其余诸鼎,是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楚式升鼎,也是春秋中期楚式升鼎的断代标准器。
克黄升鼎内的铭文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文博馆员柳恒介绍,在中国,鼎的历史悠久,最初为烹煮食物的炊具,商周之际成为礼器的核心,既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又可“明尊卑,别上下”,是阶级等级的标志。所谓楚式鼎的概念,指由楚人创造的,并在楚民族中或主要在楚民族中使用一定时间、具有独特个性的鼎的形式。出土于南阳市淅川县和尚岭一号墓的这件克黄升鼎即是典型的春秋中期楚式鼎的代表。
关于升鼎,东汉郑玄对《仪礼·士冠礼》“若杀,则特豚,载合升” 一句的注释是“煮于镬曰亨(烹),在鼎曰升,在俎曰载”。《仪礼·有司彻》记载:“卒熟,乃升羊、豕、鱼三鼎。”据此可知。春秋时期鼎至少分为两种,一种用来烹煮,叫镬鼎,一种用来盛放,叫升鼎。把煮熟的肉盛在另一种鼎内,这种动作叫“升”,升鼎之名应由此而来。古代贵族用鼎以“升鼎”为中心,因此有人把它称为“正鼎”。
春秋早期,鼎的风格通常直接沿袭西周简朴庄重的作风,楚式升鼎毫无疑问是一次艺术上的创新。楚式升鼎的主要特征在于束腰、平底、外撇耳,器身内收,其器形既威武雄强,又具有灵动张扬的效果。
克黄升鼎的出土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一段楚国箴尹克黄忠君爱国的故事,更为研究淅川和尚岭一号墓葬的具体年代、当时的青铜艺术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正观新闻记者 许怡童)
版权声明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正规配资平台
淅川县河南博物院和尚岭子文楚国发布于:河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上一篇:股票小额配资 华商能源(00206)发布年度业绩,股东应占溢利约950.2万美元,同比减少63.3%
下一篇:股票质押信托融资 “黑色星期一”的根源:宽松政策的清算时刻